幻灯四
幻灯三
幻灯二
幻灯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诚信在线 > 统计工作 >
这位建瓯老乡 “五四”值得缅怀!
  
  
  

 

 

一一追忆革命先驱杨峻德

  

 

 

 

 

 

2019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举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年幼有志,改名自勉

  

 

 

杨峻德(1900—1931年),原名克宽、占魁,又名杨适、杨实,建瓯县吉阳人,出身手工业家庭。

  

 

 

 

 

 

少年杨峻德在乡塾启蒙,立志走读书致仕道路,深得乡塾陈老先生赏识。1914年,在陈老先生的再三敦促下,家人送杨峻德到县城梨山小学报考高年级。当学校老师问他姓名时,他不假思索地提起笔来,端端正正地在报考薄上写下三个大字:“杨占魁”。父亲在旁提醒他:“宽仔(杨峻德时名克宽),你写错名字了!”他说:“没错。父亲送我来读书,不就希望我能‘独占魁首’吗?”一句话乐得父亲直咧着嘴笑。果然,他勤学好问,聪敏过人,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杨占魁之名,由此为全校师生所悉。

  

 

 

 

 

 

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全国人民愤起反对,讨袁声浪也遍及建瓯山城。此时,年仅16岁的杨峻德和全校师生一起,积极投身反袁与抵制“日货”的斗争。在斗争中,他意识到走“读书致仕”的道路,和此时此际的政治形势大相径庭,他觉得要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克明峻德”(《礼记•大学》章句,意为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遂决意改名“峻德”,并时刻以此自勉自励。

  

 

 

 

 

 

二、关心时局,反帝爱国

  

 

 

1917年,杨峻德小学毕业回乡结婚。不久父亲去世,全家除几件打制首饰的工具外,家徒四壁,仓无余粮。他不觉为父亲辛劳一生不得温饱而愤恨不平,发誓要“扫尽人间不平事!”,其兄承父业,知峻德有志求学,素有抱负,决心承担全部生活重担,迁居县城营业,支持弟弟就读中学。

  

 

 

 

 

 

1919年,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福建各地各界群众纷纷响应。6月,消息传到建瓯,以省立第五中学(今建瓯一中)为主体的“建瓯县学生联合会”迅即成立。时杨峻德已在省立五中就读,因平日为人诚实,团结同学,关心时局,敢说敢为,颇有威望,被推为县学联领导人。在杨峻德等人带领下,学生高举“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帜,联合举行罢课,集会游行,散发传单,张贴标语,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抵制日货”等口号,抗议北洋军阀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并组织“日货检查队”,查禁奸商运销日货,同时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深入街巷宣传鼓动,把反帝反封建的建瓯爱国学生运动推向高潮。

  

 

 

 

 

 

三、北京求学,确定理想

  

 

 

爱国学生运动的开展与深入,使杨峻德心胸开阔,视野扩大,对新文化运动发祥地——北京,产生了由衷的向慕之情。1921年夏,他结束了中学学业,决心到北京求学,寻求革命真理。在亲友们的资助下,他赴福州马尾,登上一艘北去的海轮,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中国大学。

  

 

 

 

 

 

四、献身革命,英勇就义

  

 

 

1922年,与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同乡葛越溪筹办《建声周刊》,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受党委派,与葛越溪等回瓯开辟工作,建立闽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建瓯支部,任宣传委员。12月,策应北伐军入闽进驻建瓯,二军六师师代表萧劲光对建瓯支部工作给予肯定。在此期间,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协助第六师政治部筹建国民党建瓯县临时筹备委员会,推动闽北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7年8月,受党派遣,前往崇安重建农会组织,策划武装暴动。1929年1月,组织发动第二次上梅暴动;同年4月下旬,起草《红军之意义》《红军之组织》等文件,作为十六支民众队整编为红军团的纲领。

  

 

 

 

 

 

1931年3月25日在厦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5月23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时年31岁。(市委史志研究室)